第一百五十七篇 神秘事件之谜七(2/2)
翻译过来就是: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,手所接触的地方,肩所靠着的地方,脚所踩着的地方,膝所顶着的地方,都发出皮骨相离声,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,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。它竟然同桑林、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。
梁惠王说:“嘻!好啊!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?”
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:“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,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,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,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。”
“三年之后,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,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。现在宰牛的时候,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,而不必用眼睛去看,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。”
“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,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,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,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。”
“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、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,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?”
“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,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。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,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。”
“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,宰牛数千头,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。”
“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,可是刀刃却并不厚,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,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,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。”
“虽然如此,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,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,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,目光集中,动作放慢。刀子轻轻地动一下,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,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。”
“我提起刀站着,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,一副悠然自得、心满意足的样子。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。”
梁惠王说:“好啊!我听了庖丁的话,学到了养生之道啊。”
其实这个案子虽然相隔了十年,在古小龙看来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线索,而且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把握。
线索一就是桑林、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,线索二就是现代“庖丁”解剖师,线索三就是据刁爱青生前的好友回忆,刁个子高约一点六五米,身材适中,长相普通,但是,其身体的结构却非常匀称,可以说就是黄金比例。
因此,他就是现代“庖丁”解剖师非常希望碰到的解剖对象,而且是万中难遇的精准解剖对象。
只要从以上三条线索去破案,就能毫不费力的找到那位现代“庖丁”解剖师,他就是这个案件的始作俑者。
同时,古小龙还感受感知到这位现代“庖丁”解剖师,却是一位顶尖武林高手,一手“庖丁解牛”绝技无人能敌,十个二十个武林高手根本就不是对手,只会造成更多的伤害。这就像现代武侠小说家金庸所写的“庖丁解牛”功夫,是一门上乘武功,因此,古小龙决定只能再次亲自出手,这可是一次千古难遇的武林大对决精彩绝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