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3章 推“荫妻令”(2/2)
与此同时,袁尚这边倒也没有空手而回,如今他的权力地位,想成为他女人的人真的是排成队。
辛毗深谙裙带关系的重要性,因此在护送袁尚回到许昌后,便主动向袁尚提亲,献出自己的女儿辛宪英来做袁尚的妾室。
袁尚起初是拒绝的,因为辛毗女儿辛宪英年纪很小,只有十五岁,这般年龄虽然在三国时代已经可以出嫁了,但是按照袁尚的理念,还是太小了。按照穿越之前的年龄段属于初中生。
而且袁尚对辛毗这种献女求荣的做法也是不屑的,因此反而没有给辛毗好脸色。
然而辛毗却直接给袁尚跪下,诉说他的初衷,希望自己的女儿能侍奉主公,并且感念主公袁尚这些年的提拔,而且辛毗是降臣,哥哥辛评又是死不投降,袁尚没有祸连辛氏家族就已经是天恩浩荡了。辛毗无有珍贵之物,只有膝下女儿十分知书达理,颇有聪慧,与众不同,因此把自己最宝贵之物献给袁尚,以表感激和忠心。
这就是权力地位带来的尊贵和便利。
辛毗现在是朝廷四品官员,而在袁尚军中和府中都有重要职务,算是实权派,给个一品大员也不换!旁人恨不得用八抬大轿,千金万金来求亲辛毗的女儿。想巴结辛毗的人大有人在!就是这等人物,反而要卑微的求着袁尚纳妾自己的女儿。还要感恩戴德,临表涕零的!
就是因为袁尚是统治者,所以辛毗嫁女儿还要求着袁尚!
这就是权力地位带来的权益!
袁尚听闻辛毗描述自己的女儿辛宪英,便思考这个奇女子的种种。
原史中,这辛宪英可谓是眼光独到,睿智无双,明哲保身的一位女性预言家!她与管辂不同,她不是靠玄学占卜,而是凭借她超人的敏锐和智慧!辛宪英有着超然的识人能力,可谓是冠绝三国!
辛宪英是魏晋时期着名才女,曹魏侍中辛毗之女,卫尉羊耽之妻,魏晋时期名将羊祜之叔母。曹丕被曹操立为世子继承人之后,曾经时态哭泣,辛宪英就预言曹丕不能兴国。时年二十多岁的宪英便感叹说:“太子是代替君王主理宗庙社稷的人物。代君王行事不可以不怀着忧虑之心,主持国家大事亦不可以不保持戒惧之心,在应该忧戚的时候竟然表现得如此喜悦,又怎会长久呢?魏国又怎能昌盛?”
公元249年(正始十年),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要诛除曹爽,因曹爽已离开了洛阳而紧闭洛阳城门。大将军司马鲁芝带领曹爽的家兵斩关夺门逃走,当时辛宪英的弟弟辛敞为大将军曹爽担任参军,留在洛阳城中,鲁芝便呼召辛敞同去会合曹爽。辛敞畏惧于形势,不知所措,便向辛宪英请教。
辛宪英说:“天下事情不能预知,但以我的判断,太傅(指司马懿)是被逼这样做的(指发动政变)!明皇帝驾崩之前,曾把着太傅的手臂嘱咐后事,朝中人士对其遗言记忆犹新。曹爽与太傅同受明皇帝顾命,但曹爽独专权势,以骄奢的态度行事,对王室可说是不忠,于人伦道理亦可谓不正直。太傅此举只不过是要诛除曹爽而已。”辛敞追问:“那此事可成么?”辛宪英回答:“怎会不成功?曹爽的才能不是太傅的对手。”辛敞便说:“那么我可以不离城而去吗?”辛宪英说:“怎可以不去?职守是人伦的大义,当我们知道别人有难,尚且会体察怜恤;如今你为人做事却弃下自身责任,是不祥之事,不可以这样做。至于要为他人而死,受他人所任,是作为亲信的职分,你不是曹爽的亲信,只是出于跟随大众的责任而已。”辛敞听过姊姊的分析后,便随鲁芝出关离城。后来司马懿果然成功诛除了曹爽,亦放过了辛敞,辛敞便感触说:“如果我不是与姊姊商量,便几乎做出了不义之举。”
景元三年(262年),钟会担任镇西将军,辛宪英询问侄儿羊祜:“钟士季(钟会,字士季)因何出兵向西?”羊祜答:“是为了要灭蜀啊。”辛宪英便说:“钟会处事恣意放肆,这不是长久为人下属的态度,我恐怕他会有异志啊。”羊祜不敢多议,便劝辛宪英:“叔母请勿说太多了。”后来钟会征羊耽与辛宪英之子羊琇担任参军,辛宪英忧虑地说:“那时候我见钟会出兵,虽然忧虑,但也只是为国而忧而已。发送祸难将会牵涉到我的家族,而且也是国家的大事,我实在不得不阻止了。”羊琇便向司马昭极力请辞,可是司马昭却不愿接纳。
辛宪英无奈之下只好向羊琇说:“此事必须实行了,你要留心!古时的君子,在家则奉孝于双亲,出外则为守节于国家,担任职务时要慎思你的责任,面对义理时则要慎思你的立场,不要让父母为你感到忧虑。军旅之间,最能令你顺利的,只有仁恕的态度而已!你必须要谨慎留意啊!”结果羊琇在征蜀之役至钟会叛变之时仍能保全自身。
辛宪英识曹丕之不堪大用,解司马懿之政变,预见钟会之反叛,从而保全了自己的家人,多次挽救辛氏一族的安危,不然很多时候辛氏一族其实是在权力争斗的漩涡之中无法逃脱的。她可谓用一己之力,生生把自己的家族带出了“死亡地带”。
袁尚一念及此,有此女在自己身边,做洞察之人,可以让自己避祸!于是最终答应迎娶十五岁的辛宪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