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7章 研究过陈浩的微表情哲学(1/1)
“这哪里是跟风,分明是蝗虫过境,寸草不生!”开发部的李薇语气尖锐,她略微抬了抬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镜,镜片后目光犀利,仿佛要将屏幕上的策划案洞穿,“你们看看这个《爱就一个字》的策划案,通篇充斥着廉价的模仿痕迹,直接写着‘低配版方言,高配版杜梅’,连剧名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山寨味儿,简直是对原创的侮辱!”
“但市场反馈的数据却异常诚实,残酷地反映了大众的喜好。”发行总监老周慢悠悠地吐出一口烟雾,指尖轻敲着手中的电子烟,屏幕随之切换,一连串醒目的服装厂订单数据映入眼帘,“仅仅一周时间,粗针毛衣、格子衬衫的销量就如同火箭般蹿升,同比暴涨210%,甚至有美妆品牌敏锐地捕捉到商机,推出了所谓的‘杜梅同款烈女红’口红,销售额也是一路飘红。咱们上周刚刚立项的《胡同爱情故事》,仅仅是服装赞助一项,就已经轻松拉到了三百万的赞助费。”
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,众人飞速地在电脑上搜索着相关信息,手指翻飞,仿佛要将所有的数据都牢牢掌握在手中。
突然,实习生小陈如同触电般地举着手机站起身来,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兴奋:“快看!《人民文学》新刊的现实题材投稿量单周暴涨300%,编辑主任刚刚发朋友圈说,‘感谢陈浩打开了现实主义的闸门’,这简直是现象级的爆发!”
“等等,这里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。”数据分析师王建国冷静地调出一份横店周边的市场调查报告,“横店周边的录像带租赁店,竟然自发设置了‘方言同款颓废男’专区,出租率甚至比以往大热的动作片还要高出45%。这说明什么?这说明观众对于‘真实的破碎感’有着强烈的共情,他们渴望在荧幕上看到真实的人生,哪怕是那些不如意的、痛苦的瞬间,也能引起他们的共鸣。”
市场部经理林悦灵光一闪,猛地一拍桌子,发出清脆的声响:“我有个想法!咱们下季度的重点项目《写字楼风云》,完全可以巧妙地加入一个‘戏中戏’情节……让剧中的白领们在午休时讨论《过把瘾》,争论方言和杜梅的爱情观,这样既能蹭到当下的热度,又能增强剧集的现实感,让观众更有代入感!”
“这个主意好!一举两得!”cEo陈总满意地点点头,深邃的目光扫视着在座的各位,“立刻通知编剧组,让他们重点琢磨‘职场版方言’的人设……外表看似玩世不恭、放荡不羁,实则内心通透、充满正义感,要让这个角色成为当代职场人的精神代言人。对了,还有美术组,以后所有打光都按照陈荭的侧逆光标准来,要营造出那种朦胧而富有故事感的氛围,预算可以上浮15%,务必精益求精!”
横店的明清宫苑片场,正午的阳光如同熔金般倾泻而下,将青石板晒得滚烫,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焦灼的气息。
一部古装剧的拍摄现场,导演突然挥手叫停了拍摄,眉头紧锁,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:“不对不对!皇后摔玉簪这场戏,要演出那种‘杜梅式的绝望’——不是歇斯底里的呐喊,而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却硬生生憋回去的压抑与痛楚!”
饰演皇后的年轻演员闻言,迅速调整情绪,睫毛轻轻颤抖,试图捕捉江姗在《过把瘾》中那微妙而深刻的绝望表情:“导演,这样够不够‘睫毛颤抖’,传达出那份内心的挣扎?”
导演摇了摇头,眼神中闪过一丝挑剔:“还差那么一口气。”他示意副导演,副导演迅速翻出手机,展示着江姗那场戏的截图,“你看,江姗的手指紧紧捏着床单的褶皱,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张力。咱们的古装戏,同样要讲究‘细节叙事’,给皇后加个捏帕子的小动作,让她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内心的波澜。”
灯光师老黄扛着沉重的器材走过来,汗水沿着他的脸颊滑落,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,瞬间蒸发。“导演,侧逆光已经调整到位了。”他指着监视器,自豪地说,“您看这轮廓光,是不是跟陈荭拍方言在阳台抽烟那场戏如出一辙?那种孤独与深沉,简直一模一样。”
导演眯起眼睛,紧紧盯着监视器,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:“再把背景光压暗两档,让皇后的身影更加凸显,孤独感油然而生。现在整个影视圈都在追捧‘陈氏光影’,咱们可不能落后,否则播出时观众该说咱们的戏‘没质感’了。”
就在这时,隔壁的民国剧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争吵声,打破了片场的宁静。另一部剧的副导演,手里挥舞着演员简历,声嘶力竭地大喊:“找了三天三夜,就没一个能演出‘方言气质’的?我要的是那种‘颓而不废’的劲儿,眼神里必须带着一股子拧巴的知识分子味儿!”
选角导演无奈地摊了摊手,苦笑连连:“您不知道,现在的演员啊,都往简历里堆砌什么‘擅长诠释复杂人格’、‘具备方言式矛盾感’。昨天还有个新人,愣是把自己的演艺经历吹嘘成‘深入研究过陈浩的微表情哲学’,结果一试戏,全露馅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