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4章领兵人选(2/2)
现今大明的九边防线已名存实亡,草原敌人已被铲除。
朱棡跟朱棣现在都比较清闲。
但朱标仍然摇了摇头。
“朝廷打算重新恢复西域,你十四叔年轻且独木难支。你二叔如今在朝中任职,西北事务只能托付给三叔和四叔处理,他们无法离开。”
自已的建议均被否决,朱允熥闷声问道:“照父亲的意思,谁来担当此重任最为合适呢?”
朱标看了看偏殿内带孩子的朱元璋,又望向眼前朱允熥。
“晚点吧,让我考虑一下,待冯海带人查明缘由后再做定夺。”
……
大庸县衙,面对锦衣卫的突然来访,包嘉平慌作一团。
同样的场景也在县城各司衙门上演。
“锦衣卫要来我们县衙?”
包嘉平再次愣住,肩膀一震。
衙役茫然的目光下。
包嘉平猛地弯腰,“快,快去备茶。迅速通知县丞、主簿、典史还有六房的人,咱们要去衙门口恭迎上差。”
说罢,包嘉平已经提起官袍,向县衙外冲去。
衙役见状,也赶紧跟上。
整个县衙的人很快聚在门口。
冯海带着手下悠闲地走来,见到焦急等待的人群。
包嘉平见到锦衣卫现身,心情放松不少,急忙上前迎接,说道:“大人莅临鄙县,未能远迎,请恕卑职失礼。卑职已在厅内安排好了薄酒,以表欢迎。”
“县太爷费心了,不知大庸将军是否也在府中?”
下了马后,冯海语气平和地问了一句。
包嘉平低头回答:“指挥官昨天率队伍去了西南方向的大庸营区执行任务。按道理说,应该也快返回了。”
“既然如此,我们就先移步到里面叙谈吧。等大庸卫回来。”
包嘉平率领一众属僚,极其热情地引导着冯海一行进入了衙门。
“大人们上坐。”
冯海笑着摆手:“李县令乃此地主官,在下不过是受命前来处理公务,不敢逾越规矩,在下更不敢喧宾夺主,还是请县令大人坐上座吧。”
包嘉平见冯海神色和语气颇为诚恳,只得谦逊地回到大庸知县的位置上。
不过坐下之后,包嘉平也只是半坐半立。
二人闲聊了两句,冯海突然问道。
“请问包县令对于朝廷新政有何见解?”
包嘉平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激,顿时慌乱起来。
洪武新政已推行数年,即便大庸县地处偏远,也早对新政有所了解,且某些措施已经在本县实施开来。
如今全县的土地都需要依法纳税。
包嘉平的目光流转,开口道:“自然是好,新政推行之后,大庸县的老百姓们都赞誉朝廷恩惠,夸赞圣上的仁厚之心,而他们的生活也有了显著改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