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 终极武器(2/2)
“非是细作,却比细作凶险万分,但有差池,非但先生本人,便是门生故旧也会受到牵连。
当然,若是忽必烈无甚才学,那便毫无风险。”王志说道。
赵复好奇,取过了书来看。
《民族论》,三个字颇为苍劲,却看得出尚且幼稚,可见落笔者学习未久。
“此乃陛下亲自题名,定要送到先生手中。”王志说道。
赵复向南拱手,道:“却不想贱名污了圣人之耳,罪过。”
“陛下久闻先生大名,本不欲打扰,只是此事非先生不可。”王志说道。
借着烈酒白,皇城司在北面投了不少探子,自然收集了许多情报。
其中一项关于内应的人选,首先就看中了赵复。
端平二年(1235年),这一年,蒙古大军正式进攻南宋,先攻湖北,屠德安,唯儒、道、释、医、卜筮得活。
姚枢见赵复风度不凡,与他交谈后觉得有大才,留之同宿,但赵复不想活,晚间出帐,姚枢看见床上只有衣服,立刻出去追赶,看见赵复站在尸体堆中痛哭。
就在水边,迟一点就下去了,姚枢连忙拉出来,后来带回大都。
赵复没死成,又见程朱之书不及于北方,便安心教书,传播程朱理学。
随着名声日盛,忽必烈召见,问:“我欲取宋,卿可导之乎”
赵复回答道:“宋,父母国也,未有引他人之兵以屠父母者。”
北人皆以为赵复有忠义,愈加敬重,时至今日,在北方儒林具有相当的影响力。
这样的人,宋庭上下也敬重,但是其不关心军政,并不适合做细作,但是想要进行意识形态争夺,却非这样的人不可。
赵复不知道小皇帝的打算,先打开了书。
“汉族,汉人之族群也……”
这一看,眼睛就拔不出来了。
外貌、血统、文化、习俗、传统、制度等各方面阐述,对汉族群进行了详细定义,并由此引申出中华民族和民族意识。
三万多字,赵复反复品读,直到门外有人叫唤,方才回过神来。
“虚度光阴七十载,今日方知我是我!”赵复感慨一句,让仆人进来。
仆人只是看他半天没出来,又到了晚饭时间,因此来看。
“今日喜得佳作,当浮一大白,去,准备好酒,庆贺一番。”赵复说道。
仆人不疑有他,立刻下去准备。
“此文震耳发聩,当使众人知,继远有何教我”赵复问道。
“此乃断绝蒙古根基,学生北来以留遗书,只看先生意思。”王志回道。
“腐朽残躯,弃之可也!”赵复道:“当多加印制,书坊倒是好找,钱财却需筹措,另外如何发出去,须得仔细筹谋。”
“钱财之事好说,朝廷早有准备。”王志说道:“官家有言,若是可能,当接先生南返。”
“物是人非,不急于一时,能为国朝略尽绵薄之力,幸甚。”赵复说道。
于是,王志详细说了计划。
要尽量广泛地传播,让北地汉人觉醒民族意识,从根本上断了忽必烈的根。
“官家有言,意识形态方为终极武器,若民族意识全面觉醒,任何强敌不能征服中华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