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7章 大旱(2/2)
可虑者南方。
福建、广东等地,百姓围湖截河,开能开之地,小湖小河荡然无存。
三年至今,四年时间,两路上奏旱灾二百二十九起,水灾三百一十二起,其中八成局限于一县,两成波及一州。
臣仔细分析,发现皆是因为水利破坏之缘故。
近日江淮大旱乃是天灾,只能尽人事听天命,而南方水旱多是人为,臣以为当更改。”
福建广东百姓最爱开田了,而且没什么计划,但凡觉得能种粮食全部给干成了农田,像小型湖泊河流这等肥沃之地如何能免
就像洞庭湖鄱阳湖,要是官府不特意保护,早就被干没了。
没湖没河,雨天不能蓄水,昊天没有水中,可不就要招灾了
上报的都是情况严重的,起码减产七成以上的,轻微的地方不会上报,根本无法统计。
不调查不知道,一调查真的触目惊心。
“此事涉及百姓不可计数,必然阻碍重重,卿以为如何解决”赵昰问道。
“无论何人,当迁则迁,无论官绅兵将。”李庭芝说道:“若是补偿足够,想来阻碍不会太大。”
“朝廷没钱!”马尚书跳了出来。
“钱粮无需太多。”李庭芝说道:“以镇东路、琼州路之田置换,三换一,朝廷负责迁徙与安置耗费,想来多有百姓愿意。”
“李相以为,需要迁徙多少人”马廷鸾问道。
李庭芝说道:“缺乏数据,未曾统计,想来一二十万户是要的。”
马廷鸾冷笑道:“一二十万,就算你十五万,一家六口人,九十万人,李相可知迁移一人耗费几何且雇佣百姓耗费同样不少,李相以为朝廷能够支应”
“马尚书稍安勿躁。”陈宜中说道:“分批而行,逐年实施,想来是能够支应的。”
“就算分十年,每年也要五十万贯石,要不政事堂把户部兼管了,我正好告老还乡。”马廷鸾寸步不让。
“马卿勿要如此。”赵昰说道:“李相所言之事,关乎国朝长治久安,势在必行。
若是十年不够,便放在二十年,只要我等戮力而为,不愁事情不成。”
“陛下圣明。”李庭芝很敷衍地拍了马屁。
“民间富庶,商旅兴盛,海外收入节节增加,中枢税收同样再增加,虽说连年用兵耗费甚巨,还是可以省一些出来的。”陈宜中附和。
赵昰摆摆手,道:“户部给个预算,政事堂派人南下,从杭州开始清查水利,做出实施方案来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众人应下。
“陛下。”李庭芝又道:“臣请复设都水监,掌管天下水利事。”
“可有合适人选”赵昰问道。
都水监早有,赵昰为了精简机构撤销,其水利功能隶属于工部,很显然,李庭芝认为工部在这方面不怎么样。
事实上,皇帝也以为工部不怎么样,实在是陈仲微这个工部尚书太没存在感了。
“臣无人选。”李庭芝回道。
“臣以为吴宝谦或可一试。”陈宜中说道:“其乃吴潜长孙,家学渊源,如今为平江知县。”
吴潜除了做得好丞相,做地方官时水利干的同样不错,但是其孙子是否合格,皇帝不置可否。
“政事堂与吏部会同考察,可用则用,不可用则寻访贤能,国朝英才无数,岂无不擅水利者”皇帝说道。
表面上风轻云淡,下了朝,赵昰就让张双国去绑架郭守敬去了。
当然,绑架不是皇帝该干的事,而且风险不小,只能悄悄的打枪,声张得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