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5章 终于通过(1/2)
刘宇涵的话句句在理,也很尖锐,澄如听的仔细。他以为景德帝平常非常在意维护朝廷权威及皇帝个人的尊严,此次高笙书这番擅自越权的操作,自然会惹得景德帝龙颜大怒,他便可以从中得利,趁机唆使景德帝拿下高笙书。
可是,景德帝看了折子竟然还是波澜不惊,澄如希望刘宇涵这番话能打动景德帝,自己就可以在旁煽风点火。哪知,景德帝却说:
“刘宇涵,你说的道理是不错,高笙书如此操弄是违反了朝廷律例,但朕问你,朝廷律例的本意是维护国家安宁平稳,让百姓安居乐业,可现在,国家安宁得不到保障,边关百姓屡受蛮夷袭扰,流离失所苦不堪言。依朕看来,维护朝廷律例是表,固守国土,确保百姓生活安宁才是根本。”
澄如和刘宇涵、曹师堂顿时目瞪口呆,而澄欢则是频频点头,说:
“父皇这番话真是高屋建瓴,令儿臣醍醐灌顶,不管祖制还是朝廷律法,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维护国家安宁,让百姓沐浴皇恩,安居乐业。而今,高笙书的做法虽然有违祖制,也与朝廷律法有所不符,但是,他这么做能筹到银子,可以继续挥师北上,讨伐蛮夷,如果朝廷对他求全责备,难免让他感到寒心。”
景德帝听了澄欢的话,脸色变得缓和,说:
“老三这些日子倒有长进,朕甚欣慰。祖制和律法,乃国之重器,治世之绳墨也,然事易时移,祖制和律法亦不可固步自封,须与时俱进,方能应世变,保民安,兴国运。
“世有变迁,治道亦异,昔日桑弘羊垄断盐铁官营,有利朝廷,而今,高笙书放开盐铁专营,放开开矿限制,也是因为世道变迁,为了筹措军费,他才不得已而为之,如此做法,实乃有利朝廷。故此,尔等应该大力支持,多开方便之门,让他早日彻底击破蛮夷,永保我国边境安宁。”
这时,曹师堂忽道:
“陛下,老臣听了陛下的一席话,方才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,陛下之所以不对高笙书如此操弄立刻处置,都是为了我朝安宁,百姓安居乐业。不过,老臣有一事想问,除了边关十三州,那我国其他州郡可否也要取消盐铁官营,放开开矿冶炼限制呢?”
曹师堂老奸巨猾,他从景德帝的话语中听出,朝廷准备对高笙书这一系列做法会听之任之,所以,他赶紧抛出了这个问题,从侧面来促使景德帝的看法得到改变。可是,景德帝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,他岂会轻易上了曹师堂的当?
他心中准备对高笙书的一系列操弄不了了之,是因为他作为最高的统治者,他深知眼下彻底消灭蛮夷的重要性,既然户部拿不出银子,就让高笙书在那边折腾,反正那十三个州都是穷乡僻壤,高笙书能折腾出银子来,他倒是乐见其成。但是,对于其他州郡地方,他是绝对不允许朝廷的权威受到挑战。
不过,他自然不会自己来驳斥曹师堂,而是把球抛给了刘宇涵:
“刘宇涵,适才吴国公的这个提议如何,你这个户部尚书也替朕出出点子吧。”
曹师堂这个问题事先没同刘宇涵商量,他一时也不明白曹师堂的用意,对于刘宇涵这个户部尚书来说,盐铁官营和矿产官办是一块大肥肉,他岂会同意这么随随便便把这项权力放弃。
眼见自己无法改变景德帝支持高笙书的决定,但他必须要保住其他地方的官营之策。于是他赶紧说:
“陛下圣明,臣适才聆听了陛下金口玉言,臣才明白了陛下的一片苦心。那高笙书擅自取消边关十三个州郡的盐铁官营和开矿限制之策,乃事出有因,臣建议,待他彻底击破蛮夷后,再将那些州郡盐铁矿产恢复官营。至于其他州那地方,臣建议不可盲目跟从,一旦形成气候,难免伤及朝廷根本。望陛下三思。”
景德帝听着刘宇涵的话,微微一笑,说: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