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4章 向现实妥协的知青7(2/2)
她要去离海市一千公里左右的南市,就算被发现了,也牵连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自己。
她现在最要紧的,就是把从林家搜刮来的,又被她藏起来的林家财产拿出来打包藏好。
这些可都是她下乡后,到了陌生地方的底气。
在海市的林悦瑶,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。
而在南市铁犁生产大队,陈家村生产小队的陈富贵家里,正上演着陈家的每日一骂。
大中午的,家里的最高权威人——陈富贵媳妇,正黑着个脸,指挥着家里的媳妇们干活呢。
“我在地里累得腰酸背痛的,这一回来可倒好!就瞅见你们一个个跟脚底抹了油似的,往自个儿房间里跑,咋滴?学那卧蛆呢!”
“你们是觉着我陈家好欺负,是专门养菩萨的啊,一个个的,儿媳妇饭不做、地不扫,猪也不喂,就光等着人伺候呢!”
“我儿子们在地里累死累活挣工分,你们倒好,早早地回来偷懒倒是挺在行!我看啊,养你们还不如养头猪,猪养大了还能卖俩钱!”
陈家的几个儿媳妇被骂得头都快低到地上去了,本来今天没轮到她们干活,这会儿也都麻溜地找活干去了。
这会儿扯着嗓子大骂的是刘喜真,村里人都叫她陈婶子,今年五十二,生有四儿两女。
老大是陈小兰,老二是陈小草,老三是陈启林,还有陈启忠、陈启山和陈启高。
几个孩子都成家了,现在家里最有出息的,是最不受宠的老三——陈启山。
陈启山是陈老娘最不待见的儿子,因为长得不像陈家两口子。
陈老娘觉得他脾气犟得很,脾气和那死去的老太婆一样一样的,还最不听她的话,所以特别不喜欢他。
陈启山打从16岁那年瞒着家里人跑去当兵,这都10年没回家了,这期间更是连一封信、一分钱都没往家里寄过。
陈老娘就更觉得老三是个铁石心肠的,对他也就更加不上心了。
以前陈老娘觉得,没他消息就没消息呗。
反正她儿子多,也不差他这一个,人不见了就不见了。
可两年前他瘸着一条腿,被小战士送回来时,陈老娘才记起有那么一个儿子。
不过,大家看他连路都走不了,就都以为他成残废了。
在农村,一个男人要是没有劳动力,谁会在意你?
也是因为陈启山没劳动能力,全家人都不待见他,哪怕他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,家里人也都躲得远远的。
没办法,陈启山只好一瘸一拐地自己去弄吃的,而且这饭还不能白吃,得给家里交伙食费。
其实陈启山刚回来那会,陈老娘还惦记着他的津贴,就让老三和侄子们一起住,甚至还让侄子们在他不方便的时候帮衬一下。
可过了一段时间,陈老娘旁敲侧击地打听到,老三压根儿就没什么存款,十多年的津贴,都补贴给牺牲战友的家属了。
这下陈老娘可就不乐意了,脸色说变就变,看到三儿子还是那副又臭又硬的脾气,她就生理性厌恶。
想着他回来这么久,有钱交伙食费,却不知道孝敬爹娘。
陈老娘觉得在他身上捞不到一点好处,随便找了个借口,就又把他打发到猪圈楼上住了。
陈启山的腿还没好呢,这下可好,每天还得闻着猪屎味睡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