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现代都市 > 重生1980:从列车员开始起飞 > 第117章 希拉穆仁草原

第117章 希拉穆仁草原(2/2)

目录

希拉穆仁草原距离蒙市80多公里,这是一个高原草场,平均海拔1700多米,四周丘陵起伏,公共汽车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到达希拉穆仁镇,到了镇上还要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草原的牧场。

路途颠簸,张有福和刘静怡从车上下来,走了二十分钟遇到了一个回草原牧场的巴特尔,两人搭上了马车,一路朝着草原而去。

十月份的希拉穆仁草原已进入深秋,白天的温度有20℃,夜间可能降至-5℃,昼夜温差很大,真是“早穿棉袄,午穿纱,怀抱火炉吃西瓜啊”。

马车颠簸了30分钟,远处终于浮出起伏的金黄色草浪,赶车的巴特尔挥舞着马鞭,“看见没?前头红格尔敖包下头,就是咱要去的牧场。”

张有福眯眼望去,远处有不少白蘑菇似的蒙古包若隐若现,刘静怡喊道:“草原真美!”

“这算什么,你们要是早点来,那才美呢!现在入秋了,天气渐冷,好多地方不能去了。”巴特尔热情的接着问道:“张同志,你们晚上找好了住的地方没有?这里晚上可冷了!”

张有福拉着刘静怡的手,回道:“我们夫妻俩过来做点买卖,顺便来看看草原,晚上我们可以回镇上住。”

“晚上路黑可不好走,这样,你们可以去我家住一晚,我家里还有空的蒙古包,而且我们蒙古族很热情好客的,到了你们就会知道的。”

“那太感谢了,巴特尔兄弟!”

说着就到了地方,蒙古族的牧民们用奶酒迎接了张有福和刘静怡,张有福和刘静怡也算是入乡随俗了,喝了奶酒,感受了一下草原文化。

看着时间还早,张有福找巴特尔借了一匹马,带着刘静怡骑着马悠哉悠哉的欣赏着希拉穆仁草原的景色,放眼希拉穆仁大草原,广袤无垠,天空一碧如洗,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,远处的天空和金黄色的草原连成一片,好像镶着金边似的。

骑在马背上的刘静怡转头看着张有福,好奇的问道:“有福,没想到你还会骑马,有什么是你不会的?”

张有福厚着脸皮说道:“我可是宝藏男孩,以后你慢慢体会吧!”

刘静怡掐了一下他的腰,笑道:“呸,不要脸,还男孩?大男人还差不多。”

“走,我们去那边的敖包看看,听说这是草原牧民祈福的地方。”

刘静怡“嗯”了一声,张有福抱着她骑着马飞奔在草原上,好不快哉!

张有福也不怕迷路或者遇到什么危险,他已经用意念感知了一下方圆50米的范围了。

敖包就是由人工堆成的“石头堆”、“土堆”或“木块堆”。最初是草原上的牧民用来提供方位指引和疆界的标志,逐渐演变成祭山神、沟通天地,祈求风调雨顺、人畜兴旺、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,蒙古族认为敖包就是“通天之塔”,自然与神灵的媒介。

到了敖包附近,张有福扶着刘静怡从马上下来,参观了一下,有些敖包悬挂五色布条、禄马风旗(象征命运之马),或放置五谷、银钱等供品。

刘静怡默默的站在敖包前面,双手合十,祈祷着什么。

张有福笑着问道:“静怡姐,你祈祷什么呢?”

刘静怡睁开眼睛,看着张有福,笑呵呵道:“不告诉你!”

“我还不想知道呢,万一你让我以身相许怎么办?哈哈!”

刘静怡一听,追着张有福就要打他,“你这个坏人,你不想知道,我还就要告诉你。”

“我不听,我不听~”

两人在草原上嬉戏打闹,直到躺倒在草地上,刘静怡趴在张有福的胸膛上,“草原真美,真想和你留在这里。”

“是啊,真美!”

不知不觉,天色渐黑,温度也开始下降了,张有福拉起刘静怡,“我们回去吧,估计巴特尔还等着我们呢!”

“好,以后我还要你陪我来这里!”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