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5章 李云龙握手笑迎之老李欢迎你到来(三)(1/1)
硝烟裹挟着焦土气息扑面而来,李云龙眯起眼睛望着不远处起伏的战壕。八路军的灰布军装与国民党的黄呢制服在战壕间交织成流动的色带,担架兵抬着伤员匆匆跑过,留下一串沉重的脚步声。
“报告团长!前方发现八路军联络官!”侦察兵的声音在炮火间隙里格外清晰。李云龙刚要开口,就见一个挺拔身影从战壕后转出。那人腰间驳壳枪的红绸带在风中猎猎作响,胸前的“八路”臂章被硝烟熏得有些发黑,却依然醒目。
“李团长!”联络官大步上前,伸出的手掌布满老茧,“我是八路军猛虎团政委赵荥泉,奉总部命令前来接应!”他身后跟着几个战士,背着的小米袋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。
李云龙翻身下马,皮靴踏碎一块弹片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他望着赵荥泉年轻却坚毅的脸庞,想起保长说的那场伏击战,心中暗暗点头。“赵政委来得正好,我们的电台在过桥时被震坏了,正愁找不到友军。”他话音未落,远处突然传来尖锐的防空警报。
“是鬼子的飞机!”赵荥泉大喊一声,猛地拽住李云龙往战壕里扑去。几架零式战机擦着树梢掠过,机翼下的机枪喷出火舌,战壕边的黄土瞬间被炸出一个个深坑。李云龙感觉耳膜生疼,却死死盯着敌机方向,等轰鸣声渐远才从弹坑里爬出来。
“狗日的小鬼子!”他啐了口带血的唾沫,转头看见赵荥泉正指挥战士们抢救伤员。一个年轻的八路军卫生员跪在泥水里,用绷带为伤员包扎腹部的伤口,鲜血浸透了她的袖口。李云龙心头一紧,想起出发时母亲塞进行囊的平安符——此刻还妥帖地缝在他的内衣口袋里。
“李团长,咱们得转移阵地。”赵荥泉擦了把脸上的灰,“日军的炮火很快就会覆盖这片区域。猛虎团在北面山头设了防线,你们的部队可以暂时休整。”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地图,借着即将落山的夕阳,在战壕壁上比划起来。
李云龙的目光扫过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,突然注意到赵荥泉虎口处结着厚厚的茧子。那是常年握枪留下的痕迹,和自己手上的老茧如出一辙。“赵政委,听说贵部前些天打了场漂亮仗?”他故意放慢语速,想从对方眼中看出些骄傲的神色。
赵荥泉却只是苦笑:“不过是些小胜。”他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陈家洼,“那里原本有个三百人的村庄,日军来过后......”话音戛然而止,战壕里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。远处传来零星的枪声,像是大地在呜咽。
部队转移时,李云龙看到路边散落着半块啃过的玉米饼。几个八路军战士正把自己的口粮分给百姓,其中一个女战士把最后半袋炒面塞进老妇怀里,转身就跑。老妇追着喊:“娃啊,留些给自己!”那喊声被夜风吹散,融进了此起彼伏的虫鸣里。
抵达猛虎团防线时,李云龙终于见到了许久没见的好友老李。那人倚在战壕边,正用刺刀削着树枝,听见脚步声头也不抬:“李团长,久仰大名。”他抬头的瞬间,李云龙愣住了——眼前人竟与自己生得有几分相似!
“我是老李,国民党88师524团一团的。”那人咧嘴一笑,露出颗缺了半颗的门牙,“听说你带着部队在镇子里教训了小鬼子?干得漂亮!”他伸手拍了拍李云龙的肩膀,力道大得让李云龙晃了晃。
两人并肩站在战壕上,望着远处日军营地的篝火。老李摸出个竹筒,里面装着自家酿的高粱酒:“尝尝?虽然比不上你们国军的洋酒,但够劲儿!”李云龙接过竹筒喝了一大口,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烧下去,却意外地让人感到温暖。
“老李,”李云龙抹了把嘴,“我听说你们有套特别的战术?”老李嘿嘿一笑,指着山下的树林:“瞧见那些树了吗?明天咱们就用它们给小鬼子上堂课。不过......”他突然凑近,压低声音,“这课得咱们一起上。”
夜色渐深,战壕里传来战士们的鼾声。李云龙躺在干草堆上,望着头顶闪烁的星星。远处日军营地传来隐约的歌声,不知哪个士兵在拉着胡琴。他想起出发时妻子塞进行囊的家书,此刻信纸应该已经被汗水浸透。
“李团长?”赵荥泉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,“老李请你去商量作战计划。”李云龙翻身而起,跟着赵荥泉走向指挥部。油灯昏黄的光晕里,老李正用树枝在沙盘上画着圈,周围围坐着几个八路军军官。
“来得正好!”老李把树枝一扔,“咱们得给小鬼子准备份见面礼。李团长,你看你的部队能不能......”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爆炸声打断。所有人都下意识地趴倒,李云龙感觉耳膜嗡嗡作响,却死死盯着沙盘——那里的标记被气浪掀翻,像极了战场上随时可能改变的局势。
窗外,探照灯的光柱刺破夜空。李云龙握紧了腰间的配枪,突然想起母亲常说的话:“枪响了,就是该拼命的时候。”而此刻,他知道,一场真正的硬仗,即将在这片土地上打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