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美文同人 > 人间风华 > 第283章 玉环嫁得如意郎,邪佞得势正难胜

第283章 玉环嫁得如意郎,邪佞得势正难胜(2/2)

目录

“圣天子在上,四海归心,岂会有边将欺瞒之事?”

他转身朝御座深深一揖,声音铿锵有力。

“臣闻安南将士浴血奋战,张相却以笔墨杀人,寒了十万将士的心呐。”

李隆基斜倚在龙纹凭几上,指尖摩挲着和田玉镇纸。

殿角的铜漏滴答作响,张九龄看见皇帝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倦意。

三日前岭南道观察使的密奏还压在袖中,那些被砍去双手的运粮民夫、冻死在营外的士卒骸骨,此刻都化作喉间翻滚的灼热。

“陛下!”

他突然起身,象牙笏板撞在案角发出脆响,面容悲戚,好似对这人间的悲苦都感同身受。

“去岁剑南道雪灾,户部拨付的赈灾银两被层层盘剥,到百姓手中不足三成。若放任此等蠹虫——”

“够了!”

李隆基猛地拍案,玉镇纸滚落阶前碎成数段。

李林甫的嘴角微微抽动,像闻到血腥的豺狼。

张九龄望着满地碎玉,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初见太子时的情景。

那时的李隆基握着他的手,语气恳切说:“曲江清音,当为朕铸就太平。”

殿外北风卷着雪花扑进殿门,张九龄的紫袍灌满寒气。

他缓缓跪倒,额头触到冰冷的金砖:“臣……乞骸骨。”

尚书省衙门的回廊里结着薄冰。周谅捧着鎏金笏囊匆匆走过时,听见值房里传来剧烈的咳嗽。

窗纸上映着清瘦的侧影,张九龄正在批阅刑部呈报的流放名录,狼毫笔尖悬在“岭南道”三字上方,墨汁在宣纸上晕开黑斑。

他的名字赫然列在其中,过那些贼佞之辈。

\"恩师,该换药了。\"周子谅轻手轻脚地取下挂在屏风上的鹤氅。

笏囊里装着三枚竹笏,最旧的那枚刻着细密的裂痕,是开元十年御赐的湘妃竹。

张九龄伸出枯瘦的手,指尖抚过笏板上凹凸的文字:“当年在集贤殿校书,先帝赐我这枚笏板时说……”

话音未落,门外突然传来甲胄碰撞声。羽林卫统领按剑而立,身后跟着手捧诏书的中使。

周子谅看见诏书上朱砂写的“结党”二字,手中的药碗哐当落地。

“查尚书右丞张九龄私设笏囊,暗藏谋逆文书……”中使尖细的嗓音刺破寂静。

周子谅浑身发抖,那笏囊分明是他见恩师体弱难持笏板,用三个月俸禄请西市匠人打造的。

张九龄却笑了。他颤巍巍地起身,从笏囊中取出最旧的那枚竹笏:“天宝元年,陛下命臣在笏板记《无逸篇》。”

苍老的手指划过密密麻麻的篆字,声音有些颤抖。

“去岁重阳宴,李相的新笏嵌着瑟瑟石,刻的是《鹿鸣》之章。”

羽林卫的剑鞘抵住他咽喉时,老丞相突然昂首高诵: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!”声如裂帛,惊得檐上积雪簌簌而落。

数月后,荆州官舍的瓦当积着厚厚的雪。

张九龄靠在竹榻上,听着窗外更夫敲响子时的梆子。

案头摊开的《千秋金鉴录》才写到“选贤篇”,砚台里的墨早已冻成冰碴。

三个月前周子谅弹劾牛仙客的奏章,此刻正化作诏书上猩红的“举非其人”。

他知道这是李林甫最后的杀招——那个寒门出身的监察御史,是他亲自在吏部考功簿上圈出的名字。

“大人!”老仆跌跌撞撞冲进来,靴子在青砖上拖出凌乱的雪痕,“驿站传来消息,周御史在流放途中……被杖毙了。”

笔架上的紫毫笔滚落在地。张九龄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,忽然想起洛阳牡丹最盛的时节。

那时他刚任中书侍郎,带着新科进士们游曲江池。周子谅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衫,指着满池残荷说:“来年花开,学生要为天下百姓种出不败的春色。”

更漏声里,他摸索着从枕下取出那枚裂痕斑斑的竹笏。

冰凉的笏板贴在胸口时,听见远处传来孤雁的哀鸣。荆州城的雪越下越大,渐渐淹没了朱雀大街上的车辙,也淹没了二十年前那个在紫宸殿上意气风发的岭南书生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