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章 AI 心理疗愈师,抚平战争创伤(1/2)
新世界的重建如火如荼,城市焕发生机,科技日新月异。然而,在物质废墟被迅速抹平的同时,战争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创伤,却并未随之消散。
失眠、焦虑、恐惧、应激障碍……无数亲历战争的人,包括士兵和平民,都在默默承受着无形的痛苦。
传统的心理干预手段,面对如此庞大且复杂的群体性创伤,显得杯水车薪。
就在这时,一种新型的“医生”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——AI心理疗愈师。
这是未来智能在苏晚晴主导的AI公益部门推动下,结合“风AI”的情感理解能力、庞大的心理学数据库以及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,开发出的全新解决方案。
欧洲,某战后重建社区心理服务中心。
一位名叫卡尔的老兵,正坐在一个舒适的房间里,戴着轻薄的VR眼镜。他曾是一名坦克驾驶员,在“暗影”之战中目睹了太多惨烈的场面,战后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,夜不能寐,时常被噩梦惊醒。
此刻,他眼前的景象并非狭小的房间,而是一片宁静的湖畔。阳光温暖,微风和煦,耳边传来舒缓的引导语,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。
“卡尔,放松……你现在很安全。告诉我,你看到了什么?”
这个声音,来自AI心理疗愈师“聆心”。它没有实体,却能通过分析卡尔的生理数据(心率、皮电反应等)和语言模式,精准把握他的情绪状态。
“我……我看到……”卡尔的声音有些颤抖,VR眼镜中的画面开始根据他的情绪反馈,巧妙地进行切换。原本宁静的湖畔,远处隐约出现了战场废墟的影子,但非常模糊,并且被一层柔和的光晕包裹。
“聆心”没有强迫他回忆,而是引导他:“那只是过去的影像,像褪色的照片。你现在在这里,在安全的湖边。感受阳光的温度,听听水波的声音……”
通过VR场景的构建和AI的精准引导,“聆心”帮助卡尔在安全的环境下,逐步面对、处理那些创伤记忆,而不是被它们淹没。
与此同时,在另一个房间,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,正在“聆心”的陪伴下,通过全息影像,与根据她记忆和描述生成的、栩栩如生的孩子虚拟形象进行“对话”。
这不是为了制造幻觉,而是AI采用的一种名为“空椅子疗法”的变种,帮助这位母亲梳理情绪,表达未曾说出口的爱与告别,最终达成内心的和解。
除了个体化的VR疗愈,AI心理咨询服务也通过各种终端普及。
任何人都可以匿名接入“聆心”系统,进行实时的文字或语音咨询。AI能够7x24小时在线,提供耐心、专业、且绝对保密的心理支持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